河北曲周县依庄乡 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“金钥匙”

时间:2023-11-13 09:35:12 来源:消费日报网 作者:许世新 点击数:128


带动主导产业
丰富特色品种
延伸产业链条
以现代农业为主
做活土地文章

握紧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“金钥匙”


河北曲周县依庄乡红薯喜获丰收。日前,在曹庄村的农田里,机器隆隆,割秧机、收薯机来回穿梭,一个个粉红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,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依庄乡曹庄村红薯种植户李海刚说:“我今年种了300多亩红薯,虽然前期下了几场降雨,但对红薯没啥影响,亩产一万斤左右,是个丰收年!”刚收获的沙地红薯经过现场筛选装袋后,就在地里装车,发往山东、河南、安徽等地。据李海刚介绍,依庄乡的沙地红薯远近闻名,在收获前他就签好了订单,现在每天发货量在17吨左右。



良田在手,收成不愁。
依庄乡为沙质土壤,非常适宜红薯、山药、花生等作物种植,几十年来,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。当地生产的红薯和山药等,口感和品相俱佳,年产量均达数百万斤,远销山东、河南和江苏等地。今年曹庄、禾秀寨、西来村等村种植红薯3000余亩,预计每亩产量7000-8000斤,每亩产值近万元,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。
“去年经过与咱们依庄乡领导沟通,看中了咱们这的沙土地,种植了100多亩,种出的山药产量高,收成非常好。今年我扩大种植,增加到600多亩,产量每亩能到8000斤-9000斤,效益预计在4万-5万元。”来自保定的山药种植大户李云腾激情满怀地说,“而且咱这的工人都是熟手,不用培训,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好”。
农民再就业。
“我是西来村人,经常来这里做农活,一天能挣上70块钱左右,就在家门口,来回也方便,还能赚点钱给孙子孙女买点好吃的。”村民王金芳笑着跟记者说,“我们既当'农民',也当'工人',也是感谢党的政策好,让我们守着沙土地,也能刨'黄金'。"
种植山药
“今年依庄乡共流转土地19000余亩,占耕地总数的40%,引进和成立专业合作社十余家,大力推广红薯、山药、花生等特色作物种植。一方面实现大规模土地流转,节省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同时为群众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。另一方面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,提高农业生产效益,实现群众增收打下了基础。”依庄乡乡长张志波说。
做活土地文章,农业增收才有保障。
市场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科技化、集约化、生态化,依庄乡大力推广农业规模化、产业化种植,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现代化。
依庄乡乡长张志波说:“经过不断的探索,我们打造了一批“合作社(公司)+家庭农场”“公司+基地+ 农户”为主体的种植基地,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,并在深加工上下功夫,通过发展红薯干、红薯粉条、萝卜干、山药片、花生酱、小米等特色产业,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。同时,我们积极与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、科技小院对接“取经”,助力我们在土壤、品种、种植模式上提档升级,尽快把我们的特色“农副产品”做大做强,做成品牌产业、富民产业。”
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“金钥匙”
“我们公司是一家集生产、种植、加工、科研、销售、出口为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。我们在依庄村、曹庄村承包了2000亩地种萝卜,加工成萝卜干等副食,进行品种销售,主要产品有:白萝卜、红萝卜、蒜米、脱水萝卜条、油炸花生米、盐渍平菇等几十种。主要是出口韩国、日本等国。“丰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李景新表示。
有格局才能掌握全局。



一头连着农业,一头接着工业;
一头连着农村,一头接着城市。


依庄乡积极响应县委、县政府号召,聚集生产、加工、科技、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,大力发展二三产业,推动三产融合发展,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、全链条增值,加速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“组合拳”。

“我们正在寻找一种契机,一个机会。我们乡在一二三产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,就是想让三产融合成为依庄乡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“金钥匙”:一产打造种植基地,二产打造研发加工基地,三产打造交易与文化旅游基地,逐步构建集“种植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销售”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,不断补齐依庄乡加工及流通短板,延伸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延长致富链,推动产业深度融合,带动东南振兴,实现乡村振兴。我们一直在边发展、边探索、边寻求机会,一个带领全乡乡亲致富的机会,一个带动依庄乡实现大跨越、大发展的机会。”依庄乡党委书记潘艳平表示。

(许世新、刘新)